本次展览以周光倬跨越2946公里行程的滇西南调查路线和时间为主轴,以其在历时一年调查中拍摄的图片为主要内容,分为前言、昆明筹备、挺进大理、保山调研、途经德宏、临沧勘界、民国普洱、版纳见闻 、古道回昆、后记,以及地理学家周光倬京师求学和教书育人、结缘版纳等十二个部分,反映了86年前的腾冲、保山、临沧、孟连、景迈、勐海、景洪、普洱等滇缅边境的山川地形、自然植被、风土人情、民族服饰、建筑风貌、社会经济和社会风貌。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周光倬的一些日记、手绘地图、文章和信件等,在欣赏边境风貌的同时可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艰难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近日,吴征镒院士在听取植物园工作汇报后,站在昆明植物所战略发展高度,对植物园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云南省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涉及植物学研究的工作提出了重要建议。
加强昆明植物园的建设:吴老认为,昆明植物园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内容仍需进一步充实,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昆明植物园在植物园的建设方面要有长远规划和目标,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植物园工作是一件大事业,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计较目前个人得失;
(2)结合云南资源丰富特色,加强和充实观叶、观果植物物种及相关内容工作;加强对云南重要、特有的观赏植物种类的引种和研究,包括杂交育种和遗传学方面内容的研究;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希望昆明植物园开展城市生态绿化和生态建筑等专题研究;
(4)原植物生理室已与植物园合并,希望充分发挥原生理室的作用,在种子繁殖、种子生理等方面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起更大的作用;
(5)昆明植物园的研究要结合保护开展工作,首先把种子(质)收集保存起来。我提出来的种质资源库建设已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这也体现了国家对资源保护的重视。昆明植物园要在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上做贡献。

认清云南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吴老指出,云南植物资源丰富,但总的资源量有限,许多物种仅只分布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很多特有种甚至仅分布在一个岩石上或是一条小沟谷中。分布分散、生态环境狭小、保护困难、保护政策不容易落实是云南植物资源的特点。植物种类的地理分布的分散性、生态狭小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云南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在宣传丰富植物资源的同时,一定要说明云南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宣传时不要只讲优点,不讲短处,要全面,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和开发。绿色文化是绿色经济的上层建筑,云南花卉资源的开发要提高到绿色文化的层次上来,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关于保护,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仅只强调保护是很难做到有效保护的。资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受到破坏,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到国外。因此,保护一定要与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结合起来。一个物种被真正开发利用了,它也就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建议我国政府与国外政府的有关部门和各国的有志投资者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和保护方面多投资,尽快建成有效的保护网络。建议在有关部门在旅游区内,选择适当的地点,适合的种类,就地引种和异地引种相结合,对云南特有的植物,特别是花卉植物进行有效引种,成片种植。这样既可以做到有效保护,也可以增强云南植物资源的宣传力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旅游环境,增加旅游收入。郭沫若同志为昆明植物园写下的诗文:“奇花异卉,有色有香;怡神悦目,作衣代粮;调和气候,美化风光;要从地上,建筑天堂”。不仅是对我所和植物园的期望和勉励,更是对云南植物资源和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高度概括和富有哲理的总结。希望云南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时,深刻领会郭老这一诗文的深刻内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吴老指出,目前生态环境被破坏很严重,植物种类不断消失,如滇池原来有很多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老百姓普遍用来作为蔬菜食用,如今滇池已没有海菜花的踪影,要到嵩明才能看到。滇池原来有一种藻生植物,俗称“藻排子”,英文叫floating mat,在中国只有滇池和台湾的日月潭有,藻排子上面生长有一种鸢尾(Iris), 相同的种类在日本京都的神宫里大量种植,现在已经绝种了。昆明黑龙潭旁边原来有一片天然沼泽地,上面生长着一种橐吾(Ligularia pavifolia), 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随着沼泽的消失,这个物种也灭绝了。昆明西山的岩石上原有一种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植物(Petrocosma),现在也看不到了。由于水体的污染、沼泽以及其它小生境的不断被破坏,因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云南特有植物种类受到威胁或失去生存环境。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杨永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