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以周光倬跨越2946公里行程的滇西南调查路线和时间为主轴,以其在历时一年调查中拍摄的图片为主要内容,分为前言、昆明筹备、挺进大理、保山调研、途经德宏、临沧勘界、民国普洱、版纳见闻 、古道回昆、后记,以及地理学家周光倬京师求学和教书育人、结缘版纳等十二个部分,反映了86年前的腾冲、保山、临沧、孟连、景迈、勐海、景洪、普洱等滇缅边境的山川地形、自然植被、风土人情、民族服饰、建筑风貌、社会经济和社会风貌。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周光倬的一些日记、手绘地图、文章和信件等,在欣赏边境风貌的同时可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艰难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木质藤本是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成分,依靠树木的机械支撑向上攀援生长,它们在有季节性干旱的热带森林中丰富度较高。过去几十年以来,一些热带地区天然林中木质藤本丰富度不断增加,其原因不明。木质藤本丰富度的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碳水循环及碳的固持能力将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版纳植物园博士研究生陈亚军在导师曹坤芳研究员指导下,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对三种不同水分条件的热带森林中木质藤本及其伴生树木雨季和干季的水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旱季严重缺水的热带喀斯特森林和中度缺水的热带季雨林中,木质藤本能够利用较深层地下水,从而保持与树木类似甚至较高的水势。树干液流的测定表明,与树木相比,木质藤本冠层叶片的气孔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更加敏感,在干旱的时候能够及时关闭气孔减少蒸腾耗水。而在水分条件好的雨季木质藤本比树木具有更高的光合合成。他们认为,较深的根系、灵活的气孔调节以及水分充足时高的光合合成使木质藤本植物在具有季节性干旱的地区比树木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未来热带地区干旱的加剧可能会使藤本植物丰富度继续增加。
相关研究结果以Water-use advantage of tropical lianas over trees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