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中心
环教
中心
  • 主页
  • 专类园区
    • 植物园区
    • 大美植物
  • 科普场馆
    • 研究中心与野外台站
    • 热带雨林与民族文化博物馆
    • 环境教育中心
    • 园史馆与蔡希陶纪念馆
  • 科学探索
    • 植物科学
    • 生态学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专家视角
    • 民族植物文化
    • 夜话科学
  • 科普活动
    • 经典活动
    • 特别活动
    • 社区活动
    • 专业培训
    • 罗梭江论坛
    • 公众科学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环境教育中心
logo_mobile
夜游植物园 关闭 返回上一级  
        本次展览以周光倬跨越2946公里行程的滇西南调查路线和时间为主轴,以其在历时一年调查中拍摄的图片为主要内容,分为前言、昆明筹备、挺进大理、保山调研、途经德宏、临沧勘界、民国普洱、版纳见闻 、古道回昆、后记,以及地理学家周光倬京师求学和教书育人、结缘版纳等十二个部分,反映了86年前的腾冲、保山、临沧、孟连、景迈、勐海、景洪、普洱等滇缅边境的山川地形、自然植被、风土人情、民族服饰、建筑风貌、社会经济和社会风貌。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周光倬的一些日记、手绘地图、文章和信件等,在欣赏边境风貌的同时可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艰难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夜游的魅力】与白天明亮可见的世界不同,黢黑的夜晚常给人以宁静、危险与恐惧之感,多数人在晚上不敢外出活动,特别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中,人们更是畏手畏脚,一般不敢去探索。由于人类对夜晚与生俱来的恐惧,人们对夜晚的了解是极其缺乏的,外加社会上流行着众多的夜间恐怖灵异故事,让夜晚显得更加神秘而。

近年来西双版纳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环境教育工作者,逐渐探索出一种以夜游的方式亲近夜晚大自然的科普教育活动方式。让公众在比较安全的自然环境之中,亲身体验远离喧嚣的夜之静谧,走进热带自然之中,听蛙找虫听鸟观植物。在白天的观察体会之后,公众还可以在漆黑的深夜,随着引导者去观察夜晚的生物是些什么,他们的夜晚形态是什么样的;观察植物是如何被虫子啃噬,将动植物知识联系在一起。无论老幼,夜晚的生物现象均是极其有趣的,参观者可以观察到白天看不到的那些生命,可以听到蛙声、虫鸣、猫头鹰、大壁虎等叫声,还可找到竹节虫、热带蜘蛛、螽斯和蛾子等各种夜行性动物,幸运者甚至可遇到动物(缝叶莺、蜥蜴、蜜蜂等)睡觉的萌姿态等等,各种现象枚不胜举,好玩又有趣,独特经历常常令人流连忘返。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边缘,具有十分丰厚的自然资源。近几年,我们在版纳收集了大量的夜观资源。这些夜间独有的生命现象,如含羞草科植物合欢“夜合而欢”的姿态,昙花“昙花一现”的绚烂,武侠之中“照夜白、曼陀罗”夜间浓烈的香味,东南亚文化中悲伤之花--夜花的凄惨故事,浪漫的萤火虫之夜,神奇的发光蘑菇,旱季的竹林吐水,穹宇中的星月等等这些神奇的夜间自然现象。由于自然和动植物的昼夜节律和生活规律,公众必须在晚上亲自参与,方能体会到大自然在黑夜之中的独特生命力。
 
其次,夜晚的科普活动与白昼的活动相比,还有其它一些优势。白天的热带雨林天气炎热,真正走进自然的孩子们容易因温度过高而烦躁,而且肆掠的蚊虫所带来的叮咬和瘙痒也容易令孩子们抓狂。不得不说,在白天搞活动,参与很容易被外界打扰,极易分心,不听讲解;而夜晚天气凉爽,蚊虫不多,在漆黑的夜幕之中,参与者因看不清与几内心本能的恐惧,会自动聚在讲解人周围,专心听讲解,主动参与到夜观科普活动中来。除此之外,夜观还有其它一些管理和安全上的优势,如较为凶猛的胡蜂,或动作迅速的蜥蜴等白天不易观察的动物,到了夜间则一动不动,为自然参观和体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报名方式:请拨打电话0691-8715568 咨询报名; 报名人:赵老师、贺老师
 
注意事项: 1. 请穿戴长衣长裤,携带驱蚊药物,以避免被蚊子咬;2.避开池塘等危险地方。
Blog
+ 查看更多
您不需要任何编程基础就能做出功能强大效果出众的专业级网站您所要做的仅是选择网站模板输入图片文字以及鼠标拖拉拽......
最新博客
+ 查看更多
  • 大蘑菇-玉尖甩
    巨大口蘑:西双版纳最大的蘑菇
    发布日期:2022-08-25
  • 蚕蛾-王丽兰
    大尾大蚕蛾
    发布日期:2022-08-25
好物推荐
+ 查看更多
1-14
3-1
15
3-2
2-5
1-12
2-6
1-9
3-3
2-7
提供全园网络软硬件保障
1-13
© 2020 Blog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京IPC备000000000-1号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法律申明
  • 展讯
  • 联系
  • 访问